top of page

大腸鏡檢查

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,如果能夠及早發現是可以醫治的。大腸癌的高風險因素包括年齡、有大腸癌家族史、患潰痬性結腸炎或患克隆氏症。缺乏體能運動、飲食傾向高脂及纖維量不足、飲酒和吸煙、肥胖都增加患上大腸癌的機會;部份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有變(便秘或腹瀉)、大便帶血、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及腹部不適。

根據衛生署數據,大腸癌是香港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。在2016年,大腸癌死亡個案為2,089宗,佔本地全部癌症死亡個案15%。

以大腸鏡為例行身體檢查,特別針對家族有大腸癌或瘜肉(大腸內非癌性生長)病史的群組,同時亦可用作檢查炎症性腸病,例如克隆氏症或潰痬性結腸炎;此外,醫生可透過大腸鏡確認發炎位置,切除瘜肉及抽取部份活組織進行化驗。

大腸癌有可能是良性、非癌性或惡性,惡性癌症可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,因此早期檢查在瘜肉惡化為癌症之前切除,存活率亦大大提升。

大腸癌篩查是指在未有明顯症狀前作檢查和診斷,亦有助識別較高危人士;大腸癌篩查普遍視為確診前的重要一步,若能夠於大腸癌出現症狀前確認潛在風險,有效防範於未燃。

大便隱血測試及大便DNA測試(針對某種致癌基因)皆是非入侵性、方便的檢查方式,不過並不能檢測未有出血的腫瘤或顯示DNA病變。以大腸鏡清晰檢視整個腸道,如果發現DNA病變或瘜肉,可立即切除及化驗。早期檢查及切除瘜肉有助減低大腸癌發病率達3-8倍。根據衛生署資料,帶有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病變基因而㦬患大腸癌的機會高達50-80%,而帶有家族性直腸瘜肉綜合症病變基因的患癌風險更高達70-100%,絕對不容掉以輕心。

下載.jpeg

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

bottom of page